日期:2025-01-16
作者:
來源:黨委宣傳部
瀏覽量:
1月5日,《人民日報》(2025年01月05日 第 08 版)刊登了我校造型藝術學院教師耿德法的文章《山海共生的詩意抒寫》。
水彩畫《山海共生》,作者耿德法,獲第四屆“中國美術獎”銀獎。
無論是中國山水畫,還是西方風景畫,都不只是對自然景物的單純描繪,還是對自然、社會和人文等層面的深度觀照,強調(diào)呈現(xiàn)人的精神情感和與自然的關系。本著這樣的理念,我創(chuàng)作了水彩畫《山海共生》。
“每憑山海,庶覿高深”。高山大海常會觸發(fā)人們的人生感懷。“山”代表著穩(wěn)固、永恒的存在,“海”代表著無限的變化與生命的活力,作品借用捕魚的場景,表達對當下生態(tài)環(huán)境與人類生活關系的思考,傳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一主題,賦予風景畫一種哲學意味,使其具有詩性山水的審美特征。
美的傳遞,依托于詩意的人文情境的建構。在構圖上,我以海平線分割空間,突出自然的廣袤與寧靜,并融合浪漫主義與超現(xiàn)實主義手法,通過空中舞動的漁網(wǎng)、色彩的對比等,營造出一種視覺上的張力與平衡,創(chuàng)造出一個超然于現(xiàn)實之上的精神世界。畫面中,沙灘、漁網(wǎng)、飛鳥、魚群等細節(jié)是真實的,但整體呈現(xiàn)的風景又不是自然主義式的客觀再現(xiàn),而是一種心理映射。作品借助對深海、漁網(wǎng)、星空等符號化的視覺處理,營構出靜謐而深邃的氛圍,帶領觀眾進入一個時間似乎停滯,但情感和思想?yún)s不斷流動的世界,使其感受自然壯美的同時又重新思考個體生命的意義與宇宙的永恒力量。這既延續(xù)了中國山水文化的精神內(nèi)涵,也積極回應了當下社會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呼喚人們在尊重自然中尋求更具可持續(xù)性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