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3-06
作者:
來源:中國美術報
瀏覽量:
原報道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BFuiLTd_xwtA3WlN3dxLFg
焦興濤(全國政協(xié)委員、四川美術學院副院長):關于推動藝術療愈融入學校美育體系,加強學生心理健康建設的建議
在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是社會關注的熱點,隨著經(jīng)濟社會快速發(fā)展,學生成長環(huán)境不斷變化,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更加凸顯。根據(jù)《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fā)展報告(2019~2020)》顯示,青少年抑郁檢出率高達24.6%,其中重度抑郁為7.4%。大學生中,有18.5%的學生存在抑郁傾向,4.2%的學生有抑郁高風險傾向。
2023年,教育部、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等十七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構建“四位一體”的工作體系,體現(xiàn)了黨和國家對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高度重視。
調研發(fā)現(xiàn),初中、高中階段的學生面臨著較大的升學壓力,學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課時、專職教師等資源配置上很難做到充分保障。大學生面臨學習升學就業(yè)壓力大等問題,心理輔導教師比例太小,難以應對眾多學生復雜的心理健康需求。
藝術療愈融合了藝術和心理學的知識,可以通過藝術的創(chuàng)造性過程來改善參與者的生理、心理和情緒健康狀態(tài)。它通過藝術形式幫助人們表達情感、釋放壓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對于緩解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具有積極的作用。藝術療愈,作為一種心理治療形式,其治療方法涉及繪畫、音樂等多種形式,并與中國的學校美育中的許多內容存在天然的契合點。把藝術療愈內容納入學校美育教育,可以拓展學校美育內涵,并成為學生心理健康建設措施的重要補充。
首先,具有藝術療愈特質的美育相關課程可以讓所有學生受益;其次,藝術療愈過程中所借助的繪畫、手工等方式具有天然的吸引力,會使得學生的接受度、參與度較高;再者,現(xiàn)有心理測評試卷可能受到學生自我認知、防御機制或社會期望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回答與實際情況存在偏差,借助藝術療愈方法可以為更準確地發(fā)現(xiàn)學生心理問題提供有效的補充手段;最后,可依托現(xiàn)有初高中“美育”課程體系以及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qū)管理制度等做法,通過對在職美育教師和心理輔導教師的培訓,多層次多路徑構建學生心理健康建設和管理的體系。
為此建議:
一、強化思想和價值觀引領。在藝術療愈實踐中融入正確的人生觀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增強自我認知和情感管理能力。通過藝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和分享,幫助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彼此的感受和經(jīng)歷,增進相互理解和包容,營造和諧、多元的校園氛圍。
二、美育課程帶動藝術療愈。將藝術療愈作為美育課程教育的延伸,結合“學校美育浸潤行動”的實施,為學生提供心理健康建設的另一種路徑。結合現(xiàn)有的美育相關課程,如繪畫、手工藝、雕塑等,開展以藝術療愈為主題的實踐活動。通過藝術創(chuàng)作、欣賞和分享,幫助學生釋放壓力、表達情感,提高自我意識和情感管理能力。國內院校中,中央美術學院在理論研究方面,四川美術學院在教學和社會實踐方面均做出了充分的積累和準備。
三、發(fā)展藝術療愈學科專業(yè)。在有條件的藝術院校開設藝術療愈專業(yè),借鑒國外先進經(jīng)驗和資源,結合中國實際,制定適合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和課程體系,加強學科和專業(yè)建設,為社會培養(yǎng)專業(yè)的藝術療愈人才。對在職從事相關工作的教師進行藝術療愈方面的培訓,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輔導能力。
四、建設校內藝術療愈平臺。在校內建設藝術療愈工作室等實踐平臺,為學生提供藝術療愈的安全、舒適的環(huán)境。組織定期的藝術療愈工作坊和講座,讓學生親身體驗藝術的治愈力量。
五、選擇地區(qū)和學校試點推廣。選擇有基礎有條件省市的大學和中學進行試點,建立大學和中學聯(lián)動、學校和社會共建的藝術療愈融入學校美育的體系,及時總結經(jīng)驗,形成切實有效的“藝教醫(yī)”心理健康建設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