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11-20
作者:佚名
來源:未知
瀏覽量:
網(wǎng)址:http://cqcbepaper.cqnews.net/cqcb/html/2013-11/20/content_1694478.htm
2013年11月20日《重慶晨報》第33版
一年一度的羅中立獎學金前晚如約頒出,6位青年藝術家獲得了這一殊榮。其實,在當代藝術不斷發(fā)展的今天,越來越多針對年輕人的獎項出現(xiàn),羅中立獎學金、新星星藝術獎、青年藝術100獎……粗略統(tǒng)計,每年獲得各種獎項的青年藝術家起碼有數(shù)百位。獲獎是證明也是標志,但獲獎到底能給青年藝術家們的藝術之路帶來什么?改變什么?本次重慶晨報《藝術周刊》,為你解讀青年藝術家們的“獎狀”。
有發(fā)光的,有發(fā)聲的,還有可以自己動的……這是記者在羅中立獎學金獲獎作品展上看到的情景。18日,“羅中立獎學金頒獎儀式暨2013年度獲獎作品展覽開幕式”在位于黃桷坪的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行,80多件羅中立獎學金入圍及獲獎作品亮相,展覽將持續(xù)到12月17日結(jié)束,免費對觀眾開放。
獎學金
30所院校200余人申請
羅中立告訴記者,今年羅中立獎學金共收到了來自全國30所藝術院校的200余名應屆畢業(yè)生的申報,經(jīng)過專家初評,產(chǎn)生了來自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四川美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湖北美術學院、天津美術學院、九江學院等7所藝術院校的29名入圍者。最終由黎明、烏利·希克、徐累等5位組成的終評評委,對入圍29位青年藝術家的80多件作品進行終評,來自廣州美院的蔡遠河、董路路、周文華,來自四川美院的楊洪、張釗瀛,以及來自中央美院的李歡等5位(組)青年藝術家獲得了今年的羅中立獎學金。
“最終獲獎的作品有裝置、影像、還有綜合材料作品,除此之外,申報的作品形式還包括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等。”羅中立介紹:“作品的形式越來越多元化,是本屆參展作品呈現(xiàn)出來的最大特點。”
獲獎作品
空心鵝卵石驚呆觀眾
川美畢業(yè)生張釗瀛的獲獎作品《泰坦之宴》是一件綜合材料繪畫作品。在一幅巨大的油畫前,擺放著一張長條桌,桌子上擺滿了盤子,中間還橫著一塊類似骨頭的雕塑作品。桌子的兩邊一邊正在播放視頻,而另一邊則是一個“機器人”裝置在搖動和發(fā)聲。“這件作品還原了歌劇《泰坦之宴》的場景,作品中的油畫、雕塑、視頻都是我創(chuàng)作的。”張釗瀛告訴記者,完成這組作品一共用了他兩個多月的時間。
而另一位川美畢業(yè)生楊洪的作品更讓大伙驚呆了。作品《卵·石》不細看,就是一堆鵝卵石堆在了墻角,而仔細一看你會大吃一驚,楊洪將數(shù)不清的鵝卵石都打磨成了空心。“我也不知道到底打磨了多少塊石頭,反正花了我大概四個月的時間。”楊洪告訴記者,有時候一塊大石頭就要磨一周。而他的另一件作品《呼吸》,則將炭進行了掏空。“我現(xiàn)在工作的地方有鍋爐,經(jīng)常就會運很多炭來,我就隨手撿了一些打磨掏空。”楊洪告訴記者,在打磨過程中由于鉆頭高速轉(zhuǎn)動會把炭引燃,“一邊磨一邊燒最后做成了現(xiàn)在的效果。”
楊洪的老師、川美雕塑系主任焦興濤認為,楊洪以近乎偏激的方式,展現(xiàn)了另一種藝術表達方式,“藝術不光是表現(xiàn)美,這種巨大的工作量也讓我們看到了作者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堅持”。
本組文/重慶晨報記者 孔令強 實習生 李美雪
資料>
“羅中立獎學金”于1992年由臺灣山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林明哲設立,1998年停辦。在2005年因得到香港律師仇浩然的贊助得以重新啟動。羅中立獎學金的申報范圍包括中國內(nèi)地、臺灣、港澳地區(qū)的藝術院校,從事繪畫、雕塑、影像、多媒體等藝術創(chuàng)作的應屆畢業(yè)本科生、研究生。每年將最終評選出五位獲獎者,每人獎金一萬元。
來源:重慶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