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12-01
作者:佚名
來源:未知
瀏覽量:
把用作房梁的木頭做成“書”,把一顆顆裝修時使用的射釘壘成一面墻……現(xiàn)在的年輕藝術家就是這么任性,而且這樣的作品還能獲大獎。昨日下午,2014年度“羅中立獎學金”入圍及獲獎作品展暨頒獎儀式在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行,最終李明、倪華夏、孫醉、姚聰、甄亞雷五名同學獲得了今年的羅中立獎學金,而展覽也將持續(xù)到12月27日結束。
川美學生未獲獎
記者了解到,本屆獎學金共收到了作品253份,經(jīng)過評委專家的初評,來自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四川美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等9所藝術院校的30位藝術家最終入圍終評環(huán)節(jié),入圍作品涉及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影像、攝影和裝置等多個藝術門類。
而獎學金的終評評委陣容則可以用異常強大來形容。除了總負責人四川美術學院院長羅中立以外,還包括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著名雕塑家展望,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副館長李旭,著名批評家何桂彥。經(jīng)過5名評委的評選,最終來自湖北美院的李明、孫醉、中央美院的倪華夏、中國美院的姚聰以及廣西藝術學院的甄亞雷獲得了今年的羅中立獎學金。
而對于最終獲獎名單沒有川美學生的問題,李旭透露,他們的評選都是盲選,“所有的評委都不知道作者信息,只看作品,所以我們不會側重任何一個學校的學生”。李旭認為這也正體現(xiàn)了羅中立獎學金的影響力和公信力:“在川美舉行,由川美院長冠名的獎學金,最后獲獎的沒有川美學生,正好說明我們的評選是公正公平的,但我們也不能因為一屆的獲獎者沒有川美學生就否認川美在當代藝術方面的實力。”
木頭雕刻成千本書
走進川美美術館,就能看到甄亞雷的獲獎作品,他為這件作品取了一個很文藝范的名字——《終將逝去閱讀的權利》。只見一本本由木頭雕刻成的“書”,有的散落在地上,有的陳列在書架上,而“書”的形態(tài)也不一樣,有翻開的“書”,被損壞的“書”,甚至還有“線裝書”。
甄亞雷介紹,“書”都是北方以前用來做房梁的木頭。“我在河北老家周圍一根一根收的,光收木頭大概就花了1萬多元。”甄亞雷從一年多前開始做這件作品,“已經(jīng)雕刻了近千本木頭書,這次只展出了其中的500多本”。做這件作品的初衷,甄亞雷是出于對書本消失的擔心。“信息化社會,一個U盤可能就能裝下一車書本的知識,書本在將來也許會完全消失,這件作品表現(xiàn)了我對書本的懷念”。而來自湖北美術學院的孫醉的作品《無形之象》,則是用成千上萬顆裝修經(jīng)常用到的射釘,壘成了一堵墻。
本屆獎學金獲獎的唯一一件油畫作品是李明的《可疊加的圖示》系列。作品畫面更像是商店的櫥窗,放著一件件疊放整齊的襯衣。李明告訴記者,他有一次看到商場里櫥窗的陳設,“一件件密集堆放的衣服讓人很壓抑。”李明受此啟發(fā)開始了這一系列的創(chuàng)作,“我要通過主觀的創(chuàng)作,利用色彩和構圖,帶給觀眾一種美感”。
相關鏈接>
“羅中立獎學金”于1992年由臺灣山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林明哲設立。其申報范圍包括中國內(nèi)地、臺灣、港澳地區(qū)的藝術院校,從事繪畫、雕塑、影像、多媒體等藝術創(chuàng)作的應屆畢業(yè)本科生、研究生。每年評選出五位獲獎者,每人獲獎金一萬元。
來源:重慶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