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3-25
作者:宋慧羚
來源:通識學院
瀏覽量:
3月19日晚,通識學院邀請中國人民大學余開亮教授為全校師生帶來“中國文化概論——川美大講壇”第三十一講:北宋山水畫的審美體驗與中國美學精神。講座采取超星在線學習的方式進行,近一千名師生參與了課程的在線學習。
本期主講人余開亮講授為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美學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華美學學會理事、中國美學專業(yè)委員會秘書長,北京市美學會理事。著有《六朝園林美學》《藝術(shù)哲學導論》《先秦儒道心性論美學》《郭象〈莊子注〉與魏晉美學思潮》等多部學術(shù)著作。他的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古典美學,特別致力于從哲學層面來探尋中國傳統(tǒng)士人的生命審美體驗與藝術(shù)創(chuàng)賞經(jīng)驗。
余開亮教授先介紹了北宋理學“萬物一體”的審美境界論和審美方法論,再以北宋山水畫“如真”的典型審美風格來討論北宋山水畫的審美精神:山水畫不僅作為審美對象,更是參與共存式的生命審美體驗的表達。北宋山水畫通過“三遠”式的繪畫空間的展開,實際上展開的是“道圖”和文人的詩性身心空間。最后余開亮教授指出,北宋山水畫的隱逸精神不是只停留于個體精神的自由,還具有倫理政治的維度。北宋文人在山水隱逸之間,生發(fā)出了積極入世的實踐精神。
講座結(jié)束后,現(xiàn)場師生積極參與互動提問,討論氛圍濃厚。余開亮教授不僅闡述了北宋山水畫的審美體驗,更讓人從山水畫的美學精神中體驗到了藝術(shù)安頓性靈和引人向上的生命維度。
“中國文化概論——川美大講壇”是由通識學院開設的面向全校學生開展的通識必修課程。課程以講座的形式開展,共設置“文化理論綜論”與“藝術(shù)專題演繹”兩大板塊,每個學期交替進行。本課程旨在豐富同學對中國文化和藝術(shù)的了解,加強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凸顯通識博雅的素質(zhì)教育理念。